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wěn)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論把握新發(fā)展階段、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22頁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我們黨區(qū)別于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標志。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2013年12月26日),習近平《論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49頁
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這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來的,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了人民是推動發(fā)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觀。
《深入學習領會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fā)展理念》(2016年1月18日),習近平《論把握新發(fā)展階段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94頁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huán)節(jié),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fā)展各個環(huán)節(jié)。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深入學習領會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fā)展理念》(2016年1月18日),習近平《論把握新發(fā)展階段、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94頁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tài)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繼續(xù)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2頁
全黨必須牢記,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5頁
這么大一個國家,責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艱巨。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愿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tài),為中國的發(fā)展奉獻自己。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2019年3月22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44頁
守初心,就是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初心,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以真摯的人民情懷滋養(yǎng)初心,時刻不忘我們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是我們勝利前進的不竭力量源泉;以牢固的公仆意識踐行初心,永遠銘記人民是共產黨人的衣食父母,共產黨人是人民的勤務員,永遠不能脫離群眾、輕視群眾、漠視群眾疾苦。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9年5月31日),《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111-112頁
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體現了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對黨的奮斗歷程和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自成立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zhàn)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不是一句空洞口號,必須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
《堅持人民至上》(2020年5月22日),《求是》雜志2022年第20期
我們黨的章程開宗明義明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章也明確規(guī)定,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系。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尊重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和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為崇高理想奮斗和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完成黨的各項工作和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永不脫離群眾,與群眾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有鹽同咸、無鹽同淡。要教育引導全黨深刻認識黨的性質宗旨,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推動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把十四億中國人民凝聚成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要突出重點》(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 512頁
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必須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為美好生活而奮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任何想把中國共產黨同中國人民分割開來、對立起來的企圖,都是絕不會得逞的!九千五百多萬中國共產黨人不答應!十四億多中國人民也不答應!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21年7月1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9頁
共產黨就是給人民辦事的,就是要讓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一年比一年過得好。
《共產黨就是給人民辦事的》(2022年1月26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66頁
我們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人民是決定性力量。要積極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實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充分激發(fā)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強化基本公共服務,兜牢民生底線,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斷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要不斷鞏固發(fā)展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凝聚起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2023年3月13日),《人民日報》2023年3月14日
(二)依靠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偉業(yè)
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我們深深知道,每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每個人的工作時間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責任重于泰山,事業(yè)任重道遠。我們一定要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論把握新發(fā)展階段、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23頁
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都堅持緊緊依靠人民。改革開放三十五年來的歷程表明,許多改革都是由基層群眾自發(fā)推動、自下而上形成的,廣大人民群眾是推動改革的重要力量。今天,我們全面深化改革,依然要充分發(fā)揮人民主體作用。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新境界》(2013年12月3日),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38頁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始終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強大根基。在人民面前,我們永遠是小學生,必須自覺拜人民為師,向能者求教,向智者問策;必須充分尊重人民所表達的意愿、所創(chuàng)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fā)揮的作用。我們要珍惜人民給予的權力,用好人民給予的權力,自覺讓人民監(jiān)督權力,緊緊依靠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偉業(yè),使我們黨的根基永遠堅如磐石。
《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2013年12月26日),習近平《論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49頁
面向未來,我們必須堅持同人民在一起。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我們要緊緊依靠人民,充分發(fā)揮人民主體作用,尊重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為了人民干事創(chuàng)業(yè),依靠人民干事創(chuàng)業(yè)。我們要堅持“以百姓心為心”,傾聽人民心聲,汲取人民智慧,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讓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五周年招待會上的講話》(2014年9月30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81頁
任何一項偉大事業(yè)要成功,都必須從人民中找到根基,從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來完成。違背人民意愿,脫離人民支持,任何事業(yè)都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都是不能成功的。今天,要開創(chuàng)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局面,我們黨就必須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始終把人民擁護和支持作為力量源泉,堅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們要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永遠同人民站在一起,推動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斷邁進,把十三億多中國人民凝聚成推動中華民族發(fā)展壯大的磅礴力量。
《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五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6年11月11日),人民出版社單行本,第6-7頁
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發(fā)展史是中國人民書寫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培育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是中國人民奮斗出來的!
《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2018年3月20日),習近平《論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232-233頁
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虛心向人民學習,傾聽人民呼聲,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全體中國人民和中華兒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共享幸福和榮光!
《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2018年3月20日),習近平《論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235-236頁
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一切成就都歸功于人民,一切榮耀都歸屬于人民。面向未來,要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的種種風險挑戰(zhàn),順利實現中共十九大描繪的宏偉藍圖,必須緊緊依靠人民。正所謂“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國要飛得高、跑得快,就得匯集和激發(fā)近十四億人民的磅礴力量。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2019年3月4日),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版,第367-368頁
人民是我們黨執(zhí)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共和國的堅實根基,是我們強黨興國的根本所在。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9年5月31日),《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110頁
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大革命失敗后,三十多萬犧牲的革命者中大部分是跟隨我們黨鬧革命的人民群眾;紅軍時期,人民群眾就是黨和人民軍隊的銅墻鐵壁;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們黨廣泛發(fā)動群眾,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淮海戰(zhàn)役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zhàn)役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就是人民群眾干出來的;改革開放的歷史偉劇是億萬人民群眾主演的。歷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反之,我們將一事無成,甚至走向衰敗。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要突出重點》(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511-512頁
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站穩(wěn)人民立場,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著力解決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21年7月1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9頁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充分發(fā)揮億萬人民的創(chuàng)造偉力。全黨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樹牢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接受人民批評和監(jiān)督,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不斷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2022年10月16日),《求是》雜志2022年第21期
新征程上,我們要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路走來,我們緊緊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載入史冊的答卷。面向未來,我們仍然要依靠人民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偉業(yè)。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前進道路上,無論是風高浪急還是驚濤駭浪,人民永遠是我們最堅實的依托、最強大的底氣。我們要始終與人民風雨同舟、與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yōu)楝F實。
《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2022年10月23日),《求是》雜志2022年第22期
(三)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
我們黨領導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過發(fā)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這是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黨和人民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的重要保證。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個方面工作》(2012年11月15日),《求是》雜志2013年第1期
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我們追求的發(fā)展是造福人民的發(fā)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改革發(fā)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終的判斷標準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發(fā)展成果。
在中共中央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的講話(2015年8月21日),《人民日報》2015年10月31日
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抓住世界經濟轉型機遇,謀求亞太更大發(fā)展》(2017年11月10日),《習近平外交演講集》第二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版,第82頁
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常懷憂民、愛民、惠民之心,采取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解決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教育、就業(yè)、醫(yī)療衛(wèi)生、社會保障、社會穩(wěn)定等民生問題,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
二〇一八年春節(jié)前夕赴四川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時的講話(2018年2月10日-13日),《人民日報》2018年2月
謀劃“十四五”時期發(fā)展,要堅持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fā)展過程中辦好各項民生事業(yè)、補齊民生領域短板。要更加聚焦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干,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60頁
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守的初心。今天,中國已經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國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辦好中國的事,讓十四億多中國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促進人類和平與發(fā)展的崇高事業(yè),這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在宏闊的時空維度中思考民族復興和人類進步的深刻命題,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上下求索、銳意進取,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加強政黨合作,共謀人民幸?!?/span>(2021年7月6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426-427頁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一個標志性指標。對這個問題,我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強調,就是因為心里還有些不托底。所以,我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關鍵看貧困老鄉(xiāng)能不能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必須實現,而且必須全面實現,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不能到了時候我們說還實現不了,再干幾年。也不能到了時候我們一邊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生活在扶貧標準線以下。如果是那樣,必然會影響人民群眾對全面小康社會的滿意度和國際社會對全面小康社會的認可度,也必然會影響我們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望和我們國家在國際上的形象。我們必須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向貧困發(fā)起總攻,確保到二〇二〇年所有貧困地區(qū)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在中央扶貧開發(fā)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5年11月27日),習近平《論“三農”工作》,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版,第167頁
從現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要求,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統(tǒng)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人才強國戰(zhàn)略、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戰(zhàn)略、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軍民融合發(fā)展戰(zhàn)略,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zhàn),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2頁
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九千八百九十九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八百三十二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十二萬八千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chuàng)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25頁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鮮明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qū),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qū)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如果貧困地區(qū)長期貧困,面貌長期得不到改變,群眾生活水平長期得不到明顯提高,那就沒有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那也不是社會主義,必須時不我待抓好脫貧攻堅工作。二〇一二年年底,黨的十八大召開后不久,黨中央就突出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關鍵在貧困的老鄉(xiāng)能不能脫貧”,承諾“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qū)、一個貧困群眾”,拉開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序幕。二〇一三年,黨中央提出精準扶貧理念,創(chuàng)新扶貧工作機制。二〇一五年,黨中央召開扶貧開發(fā)工作會議,提出實現脫貧攻堅目標的總體要求,實行扶持對象、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戶、因村派人、脫貧成效“六個精準”,實行發(fā)展生產、易地搬遷、生態(tài)補償、發(fā)展教育、社會保障兜底“五個一批”,發(fā)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總攻令。二〇一七年,黨的十九大把精準脫貧作為三大攻堅戰(zhàn)之一進行全面部署,錨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聚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二〇二〇年,為有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洪澇災情帶來的影響,黨中央要求全黨全國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做好“加試題”、打好收官戰(zhàn),信心百倍向著脫貧攻堅的最后勝利進軍。
《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27頁
我們立足我國國情,把握減貧規(guī)律,出臺一系列超常規(guī)政策舉措,構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制度體系,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
——堅持黨的領導,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證。我們堅持黨中央對脫貧攻堅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把脫貧攻堅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統(tǒng)籌謀劃,強力推進。我們強化中央統(tǒng)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構建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促攻堅的局面。我們執(zhí)行脫貧攻堅一把手負責制,中西部二十二個省份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向中央簽署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軍令狀”,脫貧攻堅期內保持貧困縣黨政正職穩(wěn)定。我們抓好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zhàn)斗堡壘。我們集中精銳力量投向脫貧攻堅主戰(zhàn)場,全國累計選派二十五萬五千個駐村工作隊、三百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同近二百萬名鄉(xiāng)鎮(zhèn)干部和數百萬村干部一道奮戰(zhàn)在扶貧一線,鮮紅的黨旗始終在脫貧攻堅主戰(zhàn)場上高高飄揚。
事實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具有無比堅強的領導力、組織力、執(zhí)行力,是團結帶領人民攻堅克難、開拓前進最可靠的領導力量。只要我們始終不渝堅持黨的領導,就一定能夠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的任何艱難險阻,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治國之道,富民為始?!蔽覀兪冀K堅定人民立場,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是黨和政府的重大責任。我們把群眾滿意度作為衡量脫貧成效的重要尺度,集中力量解決貧困群眾基本民生需求。我們發(fā)揮政府投入的主體和主導作用,寧肯少上幾個大項目,也優(yōu)先保障脫貧攻堅資金投入。八年來,中央、省、市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累計投入近一萬六千億元,其中中央財政累計投入六千六百零一億元。打響脫貧攻堅戰(zhàn)以來,土地增減掛指標跨省域調劑和省域內流轉資金四千四百多億元,扶貧小額信貸累計發(fā)放七千一百多億元,扶貧再貸款累計發(fā)放六千六百八十八億元,金融精準扶貧貸款發(fā)放九萬二千億元,東部九省市共向扶貧協(xié)作地區(qū)投入財政援助和社會幫扶資金一千零五億多元,東部地區(qū)企業(yè)赴扶貧協(xié)作地區(qū)累計投資一萬多億元,等等。我們統(tǒng)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強化扶貧資金監(jiān)管,確保把錢用到刀刃上。真金白銀的投入,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提供了強大資金保障。
事實充分證明,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必須把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更加自覺地使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只要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就一定能夠不斷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堅持發(fā)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yōu)勢,形成脫貧攻堅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動。我們廣泛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以及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貧困宣戰(zhàn),舉國同心,合力攻堅,黨政軍民學勁往一處使,東西南北中擰成一股繩。我們強化東西部扶貧協(xié)作,推動省市縣各層面結對幫扶,促進人才、資金、技術向貧困地區(qū)流動。我們組織開展定點扶貧,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國有企業(yè)和人民軍隊等都積極行動,所有的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都有幫扶單位。各行各業(yè)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開展產業(yè)扶貧、科技扶貧、教育扶貧、文化扶貧、健康扶貧、消費扶貧。民營企業(yè)、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熱情參與,“萬企幫萬村”行動蓬勃開展。我們構建專項扶貧、行業(yè)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形成跨地區(qū)、跨部門、跨單位、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社會扶貧體系。千千萬萬的扶貧善舉彰顯了社會大愛,匯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
事實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是抵御風險挑戰(zhàn)、聚力攻堅克難的根本保證。只要我們堅持黨的領導、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夠辦成更多像脫貧攻堅這樣的大事難事,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堅持精準扶貧方略,用發(fā)展的辦法消除貧困根源。我們始終強調,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我們堅持對扶貧對象實行精細化管理、對扶貧資源實行精確化配置、對扶貧對象實行精準化扶持,建立了全國建檔立卡信息系統(tǒng),確保扶貧資源真正用在扶貧對象上、真正用在貧困地區(qū)。圍繞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等問題,我們打出了一套政策組合拳,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真正發(fā)揮拔窮根的作用。我們要求下足繡花功夫,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扶到家庭,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我們堅持開發(fā)式扶貧方針,堅持把發(fā)展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改善發(fā)展條件,增強發(fā)展能力,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幫扶轉變,讓發(fā)展成為消除貧困最有效的辦法、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最穩(wěn)定的途徑。我們緊緊扭住教育這個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強調再窮不能窮教育、再窮不能窮孩子,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努力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盡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事實充分證明,精準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制勝法寶,開發(fā)式扶貧方針是中國特色減貧道路的鮮明特征。只要我們堅持精準的科學方法、落實精準的工作要求,堅持用發(fā)展的辦法解決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就一定能夠為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民生改善提供科學路徑和持久動力!
——堅持調動廣大貧困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脫貧內生動力。“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泵撠毐仨殧[脫思想意識上的貧困。我們注重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轉化成脫貧攻堅的強大動能,實行扶貧和扶志扶智相結合,既富口袋也富腦袋,引導貧困群眾依靠勤勞雙手和頑強意志擺脫貧困、改變命運。我們引導貧困群眾樹立“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觀念,鼓足“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的干勁,增強“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韌性,讓他們心熱起來、行動起來。脫貧群眾說:“現在國家政策好了,只要我們不等待、不觀望,發(fā)揚‘讓我來’的精神,一定能過上好日子?!薄吧罡淖兞宋遥乙哺淖兞松?。”
事實充分證明,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激勵人民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內生動力,對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至關重要。只要我們始終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和首創(chuàng)精神,把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發(fā)出來,就一定能夠不斷創(chuàng)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
——堅持弘揚和衷共濟、團結互助美德,營造全社會扶危濟困的濃厚氛圍。我們推動全社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民族守望相助、和衷共濟、扶貧濟困的傳統(tǒng)美德,引導社會各界關愛貧困群眾、關心減貧事業(yè)、投身脫貧行動。我們完善社會動員機制,搭建社會參與平臺,創(chuàng)新社會幫扶方式,形成了人人愿為、人人可為、人人能為的社會幫扶格局。
事實充分證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只要我們堅定道德追求,不斷激發(fā)全社會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就一定能夠為中華民族乘風破浪、闊步前行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
——堅持求真務實、較真碰硬,做到真扶貧、扶真貧、脫真貧。我們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和各環(huán)節(jié),拿出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把脫貧攻堅一抓到底。我們突出實的導向、嚴的規(guī)矩,不搞花拳繡腿,不搞繁文縟節(jié),不做表面文章,堅決反對大而化之、撒胡椒面,堅決反對搞不符合實際的“面子工程”,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一切工作都落實到為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上。我們實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建立全方位監(jiān)督體系,真正讓脫貧成效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
事實充分證明,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真抓實干、埋頭苦干保證了脫貧攻堅戰(zhàn)打得贏、打得好。只要我們堅持實干興邦、實干惠民,就一定能夠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一步步變成現實!
這些重要經驗和認識,是我國脫貧攻堅的理論結晶,是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fā)展。
《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32-137頁
偉大事業(yè)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yè)。脫貧攻堅偉大斗爭,鍛造形成了“上下同心、盡銳出戰(zhàn)、精準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脫貧攻堅精神,是中國共產黨性質宗旨、中國人民意志品質、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的集中體現,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充分彰顯,賡續(xù)傳承了偉大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全黨全國全社會都要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團結一心,英勇奮斗,堅決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和風險,不斷奪取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更大的勝利!
《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37-138頁
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xù)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fā)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21年7月1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3頁
黨員談感悟:
集團黨支部黨員、規(guī)劃建筑設計院市場總監(jiān)郭煜:縱觀歷史,燦爛輝煌的華夏文明無一不是由人民創(chuàng)造的,整個新中國史,也是一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追逐中國夢的探索史、奮斗史和創(chuàng)業(yè)史。“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了歷史書寫了傳奇,實現了經濟騰飛”,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講話,是遵循歷史的客觀總結,也是指明黨和人民魚水之情的肺腑之言,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偉大情懷。
人民至上就是要牢記初心,踐行使命,為人民謀幸福。孟子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币坏┟撾x人民,背道而馳,我們什么都不是。黨員必須牢記與人民的“魚水”關系,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人民群眾締造了歷史,創(chuàng)造了財富,就應共享發(fā)展紅利。
二十大黨章答題專欄:
1.習近平心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 )相結合、同( )相結合。(單項選擇題)
A.重大成就,歷史經驗
B.中國具體實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C.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答案:B
2.做到“兩個維護”,是確保全黨步調一致向前進的需要。“兩個維護”是指( )。(多項選擇題)
A.堅決維護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
B.堅決維護馬克思主義的權威
C.堅決維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
D.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
答案:AD
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 、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 和 的時代精華。(填空題)
答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中華文化,中國精神
4.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社會主義社會代替資本主義社會。( )(判斷題)
答案:錯
解析:“社會主義社會代替資本主義社會”應改為“實現共產主義”。
5.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是什么?(問答題)
答案: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